首页 > 公务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甲公司指派员工唐某从事新型灯具的研制开发,唐某于1999年3月完成了一种新型灯具的开发。

甲公司对该灯具的技术采取了保密措施,并于2000年5月19日申请发明专利。2001年12月1日,国家专利局公布该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02年8月9日授予甲公司专利权。此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0年7月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使用该灯具专利技术4年。每年许可使用费10万元。2004年3月,甲公司欲以80万元将该专利技术转让给丙公司。唐某、乙公司也想以同等条件购买该专利技术。最终甲公司将该专利出让给了唐某。唐某购得专利后,拟以该灯具专利作价80万元作为出资,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

试问:(1)唐某作为发明人,依法应享有哪些权利?

(2)甲公司在未获得专利前,与乙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否有效?如甲乙双方因此合同发生纠纷。应如何适用有关法律?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甲公司指派员工唐某从事新型灯具的研制开发,唐某于1999年3…”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公司指派员工唐某从事新型灯具的研制开发,唐某于1999年3月完成了一种新型灯具的开发。甲公司对
该灯具的技术采取了保密措施,并于2000年5月19日申请发明专利。2001年12月1日,国家专利局公布该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02年8月9日授予甲公司专利权。此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0年7月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使用该灯具专利技术4年,每年许可使用费10万元。

2004年3月,甲公司欲以80万元将该专利技术转让给丙公司。唐某、乙公司也想以同等条件购买该专利技术。最终甲公司将该专利出让给了唐某。唐某购得专利后,拟以该灯具专利作价80万元作为出资,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

问题:

(1)唐某作为发明人,依法应享有哪些权利?

(2)甲公司在未获得专利前,与乙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否有效?如甲乙双方因此合同发生纠纷,应如何适用有关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搬家公司指派员工郭某和李某为徐某搬家。搬家途中,因李某忘记拴上车厢挡板,致使徐某的电器从车
上滑落并摔坏。那么,关于徐某的损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李某承担赔偿责任

B.应由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甲公司与李某承担连带责任

D.应由甲公司与李某、郭某承担连带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研制开发某产品,开发成功后,乙公司想申请专利,但不知是否有申请权及申请效果
如何,便向某律师咨询。某律师的以下解答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就专利申请权双方有约定,依其约定

B.若无特约,甲、乙公司须共同申请专利,但甲可放弃其申请权

C.若乙取得专利权,甲实施该专利无须征得乙同意,但须支付使用费

D.若乙取得专利权,乙转让该专利,甲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受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甲公司在某电商平台从事玩具销售业务,公司设置专项资金并派发给其员工,要求员工用专项资金在甲公司的电商店铺购买玩具,公司再根据下单的地址,给员工邮寄空的包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公司在电商平台的销售排名。对甲公司行为哪一表述正确?()

A.属于正常竞争行为

B.市场混淆行为

C.不正当商业宣传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专业审慎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A.某基金管理公问要求员工积极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的从业人员后续培训,并作为人事考核的参考信息之一

B.某基金管理公司的新员工甲,已取得证券从业资格但尚未获取基金从业资格,鉴于该员工在证券公司曾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公司聘任其为某重要业务部门负责人

C.某基金销售机构的员工甲,尚未获取基金从业资格,为方便工作,在宣传推介活动中自称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D.某基金销售机构的员工甲,尚未获取基金从业资格,但是由于同事乙生病住院,便代替乙从事基金直传推介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了加强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某饮品生产公司打算和其员工签署一项协议,协议规定员工在离开该公司后的两年内不得从事饮品行业的工作,公司为此补贴每位员工2万元。该公司研发部门的8名员工均拒绝签署该项协议。他们认为,公司的这项规定将使他们失去离职后两年内重新就业的机会。以下哪项是上述8位员工观点的基本假设?

A.角龙

B. 甲龙

C. 剑龙

D. 无法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甲公司员工唐某受公司委托从乙公司订购一批空气净化机,甲公司对净化机单价未作明确限定。唐某
与乙公司私下商定将净化机单价比正常售价提高200元,乙公司给唐某每台100元的回扣。商定后,唐某以甲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唐某的行为属于滥用代理权,甲公司有权主张该买卖合同无效

B.唐某的行为属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可撤销合同

D.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993年2月,陈某、唐某先后在广东省汕头市注册成立了汕头市甲公司、汕头市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陈某参与走私10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5亿多元;唐某参与走私23次,偷逃应缴税额4800多万元。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公司于2007年10月1日为某公司研制开发A产品,合同规定的研制开发期为5个月,合同总收入4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已发生费用18万元(假定均用银行存款支付),预收研制开发款30万元。预计整个研制开发工程完工的总成本为3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经专业测量师测量研制开发工作的完工程度为65%。该公司按专业测量师测量的研制开发工作的完工程度确定该劳务的完成程度。要求:(1)编制甲公司预收研制开发款与支付研制开发费用的会计分录;(2)确定2007年的劳务收入与成本,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993年2月,陈某、唐某先后在广东省汕头市注册成立了汕头市甲公司、汕头市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陈某参与走私l0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5亿多元;唐某参与走私23次,偷逃应缴税额4800多万元。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