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

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的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A. 庚

B. 戊

C. 乙

D. 甲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相关的问题
第1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A.庚

B.戊

C.乙

D.甲 ()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时各招生单位只能在学校推荐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录取,不得在其他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录取。()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郑兵的孩子即将上高中,郑兵发现,在当地中学,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都比较好,郑兵因此决定,让他的孩子选择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学校就读。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

A.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既和学生与老师的比例有关,也和生源质量有关

B.仅注重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C.不当地假设: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

D.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愿望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郑兵的孩子即将升高中。郑兵发现,在当地中学,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都比较好。郑兵因此决定,让他的孩子选择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学校就读。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

A.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既和学生与老师的比例有关,也和生源质量有关

B.仅注重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C.不当地假设: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

D.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愿望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以上的学生为8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得以上的学生至少是多少()

A.40%

B.30%

C.20%

D.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未来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数学模考,第一次得80分以上的学生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是80分的学生至少是多少?()

A.10%

B.20%

C.30%

D.40%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未来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数学模考,第一次得80分以上的学生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是80分以上的学生至少是多少?()

A.10%

B.20%

C.30%

D.40%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甲说:“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高考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李宁考上了北大

B.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90分以上的学生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
,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是90分以上的学生至少是多少?()

A.0.4

B.0.3

C.0.2

D.0.1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4次数学摸底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第一次得80分以上的比例是70%;第二次是?5%;第三次是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得80分以上的学生的百分比至少是多少?()

A.20%

B.40%

C.50%

D.80%.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