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人才的竞争与流失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这句话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的哪一个方面?()

A.金融安全

B.产业安全

C.技术和人才安全

D.贸易安全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人才的竞争与流失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这句话体现了经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哪项不在此范围()

A.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B.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C.经济增长方式集约但能源结构不合理

D.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中国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对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守民族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进入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受到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三大驱动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表现出()的特点。

A.高度封闭化

B.中央集权化

C.高度动态化

D.适度竞争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国际金融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交织上升,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承担的,必须由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对此,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的崇高使命,成为各国人民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理解、合作的桥梁。在尊重事实、报道真相、增进了解、倡导理性、扩大共识这些最基本的传播职能上,各国媒体必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秉持客观公正的理念,抛弃狭隘自私的心态。然而,当今国际新闻传播秩序显然没能做到这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是大众传媒的崇高使命

B.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使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都越来越凸显

C.人类的共同利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

D.全球化时代呼唤自由公正的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面对中国经济仍然存在有下行的压力。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表明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B.中国经济下行完全是因为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C.启发我们加快经济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D.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亚太共同体”构想是基于对亚太地区面临挑战的界定和认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气候变化、能源与粮食安全、疫情等问题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恐怖主义渗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海盗猖獗也要求多层面的协调应对。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A.亚太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

B.亚太共同体的意义

C.亚太共同体建立的科学性

D.亚太共同体的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 21 世纪有一半将会消亡。200 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文化多样性

B.要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

C.语言的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D.不同特点的文明要相互融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时期国外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A.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B.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

C.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D.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入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桥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三) 2008年11月5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到2010年年底,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国一揽子投资计划大幕就此拉开。 回首一揽子计划出台一年间,从2008年11月5日到2009年11月中国经济触底反弹,梳理这期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面对经济生活面临的复杂局面,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使中国继续踏出稳健的前进步伐。 “四万亿”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投向有7个方面,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四季度中央及时果断实施一揽子计划,希望的种子经历了春天的发芽、夏天的成长,终于迎来了秋天的收获。从2009年一季度GDP6.1%的近年来谷底增速,到二季度7.9%,再到三季度8.9%,中国经济增速划出一道有力的“上行线”——中国在向世界宣布,已经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保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呈现‘V’形反转之势,这是中央果断出台一揽子计划取得的明显成效。 2009年我国经济在空前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地保持了8%以上的GDP增速,最重要的因素是()。

A.发挥了央企的中坚作用

B.实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

C.大力增加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D.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