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工程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有人说“因特网犹如虚拟社会”,网民互相交往不必遵守现实生活的道德准则-New-()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有人说“因特网犹如虚拟社会”,网民互相交往不必遵守现实生活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只作“吃瓜群众”。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有关心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责任

C.政治生活的内容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D.提高公民意识能够消除社会各种矛盾冲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有人说,人们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上讨论问题,发表看法,都是一种“轻重量的社会姿态”,这只是人们接受______信息后的一个随机反应,和一个人______后采取的行动完全不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凌乱 化分门别类

B.即时 化审时度势

C.碎片 化深思熟虑

D.虚拟 化冥思苦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根据本年度课程,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创造了公民参与的新空间,老百姓可以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表达自己的看法。下列有关“虚拟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实社会是虚拟社会的延伸

B.网民在互联网上以符号化的形式存在

C.在虚拟世界活动的人是虚拟的

D.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的一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过去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偶”,“囧”,“稀饭”等词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游戏
,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新鲜活泼的用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这类网络流行语其时是网络社群用来凸显和标识自己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友们标新立异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不仅仅是“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是对大众生活热点的直接反映.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典故”。 现在和过去的网络流行语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在网络上使用频繁

B.都是一种语言游戏

C.都是网民的专有语言

D.都违反了现有的语言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世纪兴起的电子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更
是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自由和个性化的传播 时代。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是对我们视听触角的又一次崭新的延伸。短信、博客、微信、播客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传播和个体参与结合的互 动传播日益普及。

有人说,当前我们已身处自媒体时代,这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不再有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每个网民都可以参与“关注”和“被关注”,轻易完成信息的 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这使得新闻自由度明显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一方面有助于表达自 我、信息公开、民主参与和促进热点问题解决。但另一方面也给各种传言、谣言的爆发性扩散和渲染提供了便利。往往“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议论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间接反驳是一种确定另一判断具有虚假性或不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方法,它是指引用论据,确定与论题或论据相矛盾的判断的真实性,从而确立论题或论据的虚假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正确使用了间接反驳方法的是:

A.有人主张办一切事情都要看本本上是怎么写的,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如果一切都要从本本出发,那么本本上没有写的,我们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办,那么社会就不能进步

B.有人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可是事实证明,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年轻时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谁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呢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

D.有人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但是被告人是否有罪需要由法官来判定,所以不能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
,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由于部分较为偏激的观点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最易以某个突发性事件为由头,演变为负面观点的集体宣泄,从而形成排斥理性的“偏激共振”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査中心曾针对“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和分享负面信息”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3.6%的人表示发表过批评意见;64.3%的人认为“网络适合发泄情绪”;59.5%的人表示“网络之外的现实渠道不通畅”;45.5%的人觉得“网上很多评论不客观,是冲动言论”;37.8%的人认同“大量不真实的评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我国网民偏爱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新闻进行负面评论,这种“负面”心态也是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人都是在社会互功中形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调查表明,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经常使用的工具,约有()网民每天都要使用电子邮件。

A.70%

B.60%

C.50%

D.3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现在公务员报考很热,有人说这是一种社会的退步,你怎么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有人根据美国1961年第一季度至1977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得到了如下的咖啡需求函数的回归方程: ln=1.28-0.

有人根据美国1961年第一季度至1977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得到了如下的咖啡需求函数的回归方程:

lnQ?t=1.28-0.16Pt+0.51lnIt+0.15lnP't-

(-2.14) (1.23) (0.55)

0.01T-0.10D1t-0.16D2t-0.01D3t

(3.36)(-3.74) (-6.03) (-0.37)

R2=0.80

其中,Q为人均咖啡消费量(单位:磅),P为咖啡的价格(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P'为茶的价格(1/4磅,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T为时间趋势变量(1961年第一季度为1……1977年第二季度为66);

回答下列问题:

(1) 模型中P、I和P?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2) 咖啡的价格需求是否很有弹性?

(3) 咖啡和茶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4) 如何解释时间变量T的系数?

(5) 如何解释模型中虚拟变量的作用?

(6) 哪一个虚拟变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0.05)?

(7) 咖啡的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