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中国并非没有扩张土地资源的条件,我们到现在至少有5亿亩干旱荒漠土沉睡在西部。但是如果按照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对外招标,你哪怕铺上一批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结果也就是这条公路静悄悄,两边没人。你就算修了辅线铁路,这四条铁轨也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支持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

B.开发西部必须采取对外招标的方式

C.不修路是因为两边没人

D.修了辅线铁路,四条铁轨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中国并非没有扩张土地资源的条件,我们到现在至少有5亿亩干旱荒…”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并非没有扩张土地资源的条件,我们到现在至少有5亿亩干旱荒漠土沉睡在西部。但是如果按
照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对外招标,你哪怕铺上一批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结果也就是这条公路静悄悄,两边没人。你就算修了辅线铁路,这四条铁轨也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并非没有扩张土地资源的条件,我们到现在至少有5亿亩干旱荒漠土沉睡在西部。但是如果按照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对外招标,你哪怕铺上一批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结果也就是这条公路静悄悄,两边没人。你就算修了辅线铁路,这四条铁轨也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国并非没有扩张土地资源的条件,我们到现在至少有5亿亩干荒漠土地沉睡在西部。如果按照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对外招标,你哪怕铺一批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结果也就是这条公路静悄悄,两边没人。你就算了辅线铁路,这四条铁轨也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支持现在开发西部的方式

B.开发西部必须采取对外招标的方式

C.不修路是因为两边没人

D.修了铺线铁路,四条铁轨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先生最近在媒体上发表《10年以后谁种田》一文,提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国土地政策使得耕地被瓦片化、补工化,无法寻求规模效益。这种“一亩三分地”式的小规模农业,可以让农民温饱,但无法让农民致富:可以解决生存,但无法解决发展,它直接导致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业空洞化、农村破产化,青山绿水间只剩些白发人。有些村庄竟找不到壮汉抬农机。有人叹道,再过几年,恐怕连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了……

耕地细碎化使农民无法从农业中得到规模效益,科学技术也很难在农业中发挥效用。在此情况下,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背叛”土地转而到城市谋生,就是他们的理性选择。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到城市打工,农村只剩下白发老人和“3861”部队(妇女儿童)还算是好的,一些地方的大量耕地干脆抛荒。

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人口老龄化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它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历来强调土地为财富之母,是国家最为宝贵而且稀缺的资源。然而依此看来,我国在土地资源上的浪费是极其惊人的,甚至可以说最大的浪费是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浪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而其名下的土地没有实现合理流转,导致一些土地呈现小规模的常年抛荒。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在城市“非正式定居”(户籍不能随迁),大量村落消失,又没有新的农业人口进入,导致农地较大规模抛荒。第三个方面是最严重的,在现有的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下,征用农民土地过于廉价,导致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欲望格外强烈,以各种开发区为名的圈地运动此起彼伏,大量土地被圈后没有开发,多年撂荒,杂草丛生。

土地产权不稳,农业就不稳;农业不稳,中国可能就不稳。如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可以交易、流转,是一个一举多得之举;为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兼并,从而带动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大幅度提高“圈地运动”成本,保护耕地。

现有的、不让农民拥有自由市场经济意义的土地产权,其出发点据说是为了保护耕地和让农民有保障。但无视经济规律的结果,却是走向完全相反的两者都不保的结局:农民的利益被侵犯得越厉害,耕地的损失也越快,浪费抛荒现象愈演愈烈。土地虽然“在那儿”,但已经不再产出效益,跟“不在”又有何区别?

2.中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3.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污染。

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耕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耕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

中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3亿公斤,其中除草剂占17%、杀菌剂占21%、杀虫杀螨剂占 62%,而在杀虫剂中,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

4.记者最近在沿海一些省、直辖市采访时发现,许多地方都在闹“地荒”——有项目无土地。先看珠三角。现在珠三角的发展日显疲态,开始明显逊于长三角,跨国公司的中国(亚洲)地区总部多数设在上海,广东15年来首次将利用外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国第一”位置拱手让于江苏。这个变局当然是复杂的,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即珠三角长期以来土地过度“透支”,导致用地越来越紧,地价越来越高,成为制约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在珠三角,不仅是城市,任何一个乡镇,头号难题都是土地吃紧。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中山市等“四小虎”到2010年以后就无地可用了。

再看长三角。在土地问题上正重蹈珠三角的老路,新一轮圈地潮席卷两省一市。作为民营经济发源地的浙江,特别是温州,现在民资大量外溢,这固然与浙商敢于闯荡四方、赚天下钱的精神分不开,但也有其苦衷,温州的土地太昂贵了,开发成本甚至高过上海。实际上,浙江用地吃紧又何止一个温州,其他地方也同样捉襟见肘。而江苏从当年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土地粗放利用,到现在外向型经济扩张,城市规模膨胀,土地资源同样越来越紧缺。

以昆山市为例,如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包括乡镇在内将出现无地可供的局面。实际上,江浙两省整个沿上海周边地区、沿沪宁、沪甬及沿江地区,都将面临同样的困境。面对江浙两省的高速增长,上海人坐不住了,上海全市虽然总共只有几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却出台了一个“173”计划,决定划出173平方公里的地区,开辟一个低商务成本的特别园区,以应付周边地区挑战。所谓低商务成本,说白了首先就是低地价,甚至以“零地价”吸引外来投资,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尚且如此,引资大战怎能不硝烟四起,圈地之风又怎能不越刮越烈呢?

那么,京津唐地区又如何呢?可以说,圈地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北京市就有3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5000个北京居民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从任何国家来看,都是可怕的现象。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地虫子”,做倒地生意。资料表明,北卓的用地70%都是在炒作过程中完成的。不少是多次转手。而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现有的可用储备土地资源仅能满足到2010年用地需求。而且,这一地区正面临土地资源与淡水资源的双重紧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正日趋极限。

5.现在不少城市扩张无度,追求表面繁华,借经营城市之名,行以地生财之实,不仅人为地扩大了城乡社会的鸿沟,并可能导致城市社会本身的断层,形成新的边缘群体,积聚诸多不安定因素,背离城市化的宗旨。

边缘群体之一是失地农民。现在城市——味追求“做大”,从撤县设市发展到划县为区,不管条件成熟与否,有的市尽管本身实力有限,但不惜一口气吞下—一至两个县,划为新市区,一下子跨人了大中城市的行列。在这场新的“造城运动”中,传统的乡村一夜之间在名义上变成了市区,农民的土地也任由处置了。于是,各种名目的开发区抢着挂牌子,开发商更逐利而至,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而不少失地农民更是沦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生活在城市边缘。据调查,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这就意味全国“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约 3500万人,可能猛增到2010年的6000万人左右。这是一种“变质”的城市化,必然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城市扩张中,郊区农民首当其冲。郊区农民处于城乡接合部,原是比较富裕的农民,除种田外,不乏外快收入,如做点小生意、出租房屋等。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想征就征,对房子想拆就拆,想补偿多少就补偿多少。明明土地已价比黄金,而向农民征用时,却以粮食价格来折算补偿。土地是资源,征地后变为资产,每亩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价值成几何级数增长,大部分进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口袋,而对农民的补偿每亩仅几千元,只占土地出让收益的5%左右。显然,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人分享现代文明,城郊农民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城郊土地的级差地租完全可以让其过上比较像样的生活。而现在全被剥夺了,农民不像农民,居民不像居民,出门是宽阔的马路,抬头是高楼大厦,但自己却一无所有,年轻人还能打下,年老体弱者则生计无着。显然,以“失地农民”为代价的城市扩张,是与建设“平安城市”的目标相背离的。

边缘群体之二是城市贫民。现在我们城市的变化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者何为?忧在现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盲目贪大求洋,一味追求浮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广场气派非凡。但作为城市普通民众,却无力消受这样的“现代化”。面对房价飞涨,只能望楼兴叹。为了谋生,做点小本生意,但因整顿中容,拓宽街道,小店小铺又难逃被拆除的厄运。即使自己有处住房,在城市改造中不知哪天被开发商看中,就得限期拆迁。政府部门对开发商是笑脸相迎,对拆迁户是手段强硬。拆迁期限不容半点商量,推土机是无情的,而什么时候能拿到房子是开发商说了算,苦苦熬几年搬了房子,换来的是越搬地段越偏,学区越差。可以说,越是弱势群体,为城市建设作出的牺牲越大,而回报越少。

边缘群体之三是农民工。现在我们的城市,四处有农民工的身影,高楼大厦是他们盖起来的,平坦的马路是他们铺起来的,最苦最累的活是他们包下来的,他们默默奉献,但多少年也难以融入其中,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有志去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想在基层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小王到某乡政府工作,得到了重用。但是有些基层单位由于观念有问题,为大学生安排岗位随便,甚至让大学毕业生为自己“打杂”。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得不到重视

B.大学毕业生想在基层干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

C.有些没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得不到重视

D.并非所有基层单位都不重视大学毕业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土地潜力区的划分依据为()。

A.经济发展水平

B.行政区划

C.气候和水热条件

D.主要种植作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所在的城市政府,一方面需要外来工为当地的GDP做贡献,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又不把这部分人员的失业数量统计在当地政府的"账本”上,成了甲地企业倒闭,乙地政府接收安置失业人员。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认为文段所述现象是合理的

B.认为文段所述现象是中国的特色

C.没有对文段所述内容表态

D.认为文段所述现象是不合理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2005年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女子足球队惨遭垫底命运,于是各大媒体纷纷发文进行评论:《中国体育报》认为中国队已属世界二流,需要为自己准确定位;《都市快报》认为中国队新老交替出现了偏差,更换主教练很有必要;《足球》认为中国女足从技术到意志全面退化,需要时间进行灾后重建;《西安晚报》发表以《中国女足并非一落千丈而是回到了起点》的文章,认为中国队“逆水行舟、慢进亦退”……这个现象说明()。

A.造成这种意识差别的根源是主观的

B.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意识具有差别性

C.不同主体之间的意识具有差别性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相同的反映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贞观时代,中国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地位,唐朝皇帝被称作“天可汗”即是从贞观时代开始的。贞观时代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最和谐的君臣关系。唐太宗是历代皇帝中最圣明的君主之一,心胸开阔,大度能容,理性智慧;魏徵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贤臣之一,耻君不如尧舜,胆识与见识同在,尽忠尽职。贞观时代还创造了君主时代最和谐的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从此成为描绘和谐社会的典型词汇。另外,贞观时代制度建设发达,法制观念突出,不仅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业,也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楷模。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贞观时代肯定有许多问题,但是历史给予的评价却不是凭空虚设的

B.贞观之治是无法没有魏徵的,没有魏徵的进谏,就无从谈唐太宗的纳谏

C.贞观之治的政治理性是我们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

D.唐太宗一班君臣赢得贞观之治的美誉并非偶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新华网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督办跨省广告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直接或
参与办理全国性重大违法虚假广告案件。这是中国系列打击欺诈犯罪的一个环节,事实上,从食品案例到股票市场内幕交易,正在建立反欺诈的系列攻势。我们已经看到在毒胶囊等事件中,政府不隐讳、一查到底的决心。从奶粉等产品上,我们看到了信用折价的可怕,对于消费市场有釜底抽薪的作用。重建信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集社会之力、以严厉的惩处,让诚信者获得溢价、让失信者血本无归,以法律、行政、市场的三重力量,建立信用根基。上文告诉我们社会建立信用要靠: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督办

B.建立反欺诈的系列攻势

C.法律、行政、市场的三重力量

D.食品行业信用不折价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